公司于7月26日发布公告,拟与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同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军、民机(包括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进行战略协同合作;
公司于8月27日发布公告,拟投资2.0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计划新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产线和航空类产品的柔性装配线。
点评
一、牵手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塑造更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与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南京机电”)于2021年7月24日签订《战略协同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军、民机(包括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产和航空类液压产品装配进行战略协同合作,合作过程中南京机电需为公司提供包括产品实现方案、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员配备、技改升级等在内的多方面技术支持。南京机电是我国航空机载机电系统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聚焦于飞机机电控制系统、液压操纵系统、燃油系统、环控系统、第二动力系统等领域,具有完整的预研、型号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交付和维修服务的能力,已先后为60多个机型37大机电系统提供产品和配套附件。
为更好的实现与南京机电战略协作,公司于8月27日发布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蓝天机电有限公司,投资金额2.00亿元,并新建2条产线,分别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产线和航空类产品的柔性装配线,产线投产后,南京机电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向公司进行采购航空零部件及液压油箱、液压选择阀等航空类产品。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加工制造,已承担多种型号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涉及飞机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机电系统、航电系统等,是同时具备机体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此次合作中,南京机电对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将助力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业务与技术的持续积累、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另外,此次战略合作中,公司将切入民机航空零部件及航空类液压产品领域,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民机领域的产业布局。从民机行业整体市场空间来看,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数据显示,到2039年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价值约8.97万亿,我们认为,伴随着我国民机产业的成长与壮大,以及国产替代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二、主机厂推行“小核心、大协作”,关注大协作下的核心配套企业的大机会
伴随着重点型号的逐步定型列装,“十四五”期间或将成为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和井喷期,航空主机厂扩产进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部分业务外溢,促进着上游民营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① “小核心、大协作”下的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推进航空产业生态圈逐步成形
聚焦主业是近几年军工央企主要发展重心之一,在2019年12月24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中,再次强调了做强主业和专业化整合的重要性,“小核心、大协作”逐步成为了军工企业的战略定位,而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发展策略,主机厂需聚焦核心能力的强化,逐步退出一般能力制造业务,将自身定位为以研发、部装总装、试验试飞、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为核心的军机产业基地,由“飞机制造商”转变为“系统集成商”,并将通用性强,市场竞争充分的零部件加工(数控加工/钣金成形)、工装制造、部组件装配、设备维保等业务转向社会企业配套,最终达成“主机集成+专业化配套+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根据航空工业《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目前主机厂平均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达75%,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行业高景气度的情况下,主机厂扩产进度难以跟进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释放社会化产能,构建“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链生态成为必由之路,更进一步增加了民参军企业配套业务的市场空间。
②大协作下的大机会,公司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工艺环节不断完善,规模效应有望显现
由于公司所处航空零部件加工领域具有环节多、工艺复杂、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与主机厂高度联动等特征,目前整体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在承接订单任务时,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柔性化生产能力、产能扩张下的规模效应等都是行业内相关企业竞争壁垒的主要体现方式。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航空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不断提升在材料识别、工艺设计、参数选择、机加编程、工装设计、刀具选型、加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体系加工产品的复杂度、精度不断提升,并且公司仍积极丰富工艺种类,截至目前已完成了荧光无损检测、X光无损检测,铝镁材料钎焊等特种工艺的能力建设,向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全流程加工工序又近了一步。
产能方面,除目前预计新建的两条航空零部件柔性产线与航空产品柔性装配线外,公司在建工程五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一期已正式投产,共投入使用8台设备,合计新增加高精度数控加工年产能4.83万小时(其中五轴加工产能4.23万小时,高精度立式数控车床产能 0.60 万小时);募投的航空核心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中,预计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大型结构件研发生产能力,增强柔性化生产水平,预计新增年年产能6.64万小时,实现新增年收入2.64亿元。在公司产能持续提升的情况下,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放大。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此次牵手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从产业布局的持续扩大、技术的持续积累与有效整合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小核心,大协作”下的业务扩张机会,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9亿元、3.53亿元和5.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65亿元、1.04亿元,EPS分别为0.48元、0.58元、0.93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40.6元,分别对应85倍、70倍及44倍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