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前后,《瞭望》新闻周刊通过微信公号等渠道刊发报道《60多亿民生工程为何变成“闹心工程”》,披露了内蒙古通辽部分机电井及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无法使用等问题。
7月1日午间,通辽市委宣传部微信公号刊发情况说明称,各旗县市区针对媒体反映问题正在进行全面核查,下一步将对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力、责任缺失的,依纪依规严肃追责。
《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指出,自2004年以来,通辽市连续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投资60多亿元建设机电井及配套农田水利设施。然而,不少工程要么建成后就无法使用,要么使用不久就出现各种问题而被废弃。多年来,当地农民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目前,许多机电井、输电线路、地埋管道等设施损毁严重,致使数十亿元政府投资打了水漂,令人痛心。
报道称,在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查日苏镇达音塔班格日嘎查(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记者看到,大部分机电井房已破损,有的房顶被风刮掉、房门被卸,井房内堆满垃圾和粪便。机电井配套的变压器、埋在田间的管网甚至输电线都已不知去向,地埋出水栓由于妨碍农民种地,被扔到垃圾堆旁。
达音塔班格日嘎查(村)土地整治项目区的配套输电线已经掉下,严重影响农民耕作(5月22日摄)《瞭望》新闻周刊“瞭望”微信公号 图
当地受访村民说,打了机电井后由于没有通电,一直没用过,也没人管理,有的电线、变压器等都被人偷走卖了钱。“井都用不了,留这些出水栓有什么用?现在都当成垃圾处理了。”农民王国强(化名)说。
报道还介绍,达音塔班格日嘎查土地整治工程于2013年秋季开工,2014年7月验收,三个村共整治耕地25170亩,总投资3295万元。整个项目建成后基本没投入使用便被废弃了。
科尔沁左翼自然资源局一位副局长说,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机电井确实存在近一半不能使用的现象,但项目施工完成后,每个村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到现场试井验收,井出水没问题才签了后期管护合同,当时并不存在机电井抽不出水的问题。
7月1日,通辽市委宣传部微信公号刊发情况说明指出,针对媒体反映问题,通辽市迅速启动核查工作,市委、市政府于6月29日召开专题会议,责成各旗县市区对2004年以来实施的农田水利项目逐个进行核实,组织市自然资源局、农牧业局、财政局、水务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分系统进行行业自查,市政府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有关地区对项目立项、审批、招标、实施、验收、移交、管护等情况实地调查。
通辽方面介绍,目前,各旗县市区正在进行全面核查,对已发现的问题组织力量立行立改。同时,已启动制定后期管护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下一步,通辽市将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强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办法,压实属地嘎查村和使用者的管护责任;对查实存在设施弃用、毁损等问题的,由属地旗县市区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力量立即抢修;对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力、责任缺失的,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通辽市将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及时公布调查核实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另外,通辽方面在上述情况说明中介绍道,2004年以来,通辽市累计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66个,建设规模617.98万亩,总投资55.32亿元,项目实施严格履行相关程序。
其中,在组织实施方面,项目施工招标严格落实自治区有关规定,2004年—2012年,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施工招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派纪检人员全程监督;2012年6月—2016年11月,项目施工招标全部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的资源交易平台实施;2016年以后,按照“简政放权”相关政策,由承担单位在当地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招投标。所有项目均严格实行法人制、公告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审计制,相关部门和机构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而在项目验收方面,通辽方面称,严格实行了自下而上、分级验收、行政领导、专家领衔的验收制度:2004年—2011年,自治区批准实施的项目和使用中央划转资金安排的土地整治项目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竣工验收,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竣工验收;2010—201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由自治区重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竣工验收;2014年以后实施的项目,由旗县承担单位组织初验合格后,市级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最终竣工验收,根据验收专家签署意见及项目区镇村群众的反馈情况下达验收批复。在项目管护方面,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项目通过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区所在苏木乡镇、嘎查村签署移交管护合同,管护主体责任全部移交给当地嘎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