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召开集团第二届科技进步大会,对8项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5位科技带头人、30位首席工程师和16位首席技师给予表彰;同时也对集团下一步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目标及措施。
重庆机电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勇在会上表示,在传统装备制造业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集团产业“多小散弱”的状态仍未有根本性改变。因此,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重庆机电集团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2013年下半年,集团重新对发展战略进行了修订,形成新“321”发展战略。其中,把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内涵的持续创新,列为三大抓手的支撑项,而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由此,集团从战略角度首次确立了技术创新在集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黄勇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一直都在集团的不同层面进行着,只是没有以这样集中的方式,以集团的名义,以响亮的口号把它提出来。他说,“现在我们把她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让技术进步变得更系统化、更清楚,更得到集团的关注和支持,最终使全集团形成一个以科技为引领的工作氛围。”
黄勇介绍,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指导下,集团上下认真学习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依靠“做精存量、做强增量、持续创新”三大抓手,以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为动力,大力开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逐一分解落实集团2015-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打出一系列技术创新的组合拳。
截至2015年底,重庆机电集团已建成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经济动员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认可(CNAS)实验室、1个“两江学者”专家岗、2名重庆市百名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和1名重庆市杰出青年人才计划,以及2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据悉,新增的“西南地区(重庆)核救援装备动员中心”、“西南地区(重庆)核化洗消装备动员中心”、“重庆市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绿色节能电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水力发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轴承重庆市工程实验室”、“精密高效磨齿机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均为省部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其中机床、通用双双通过2015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复审,处于行业前列。
公司先后完成油田注水泵等新产品345项,已逐步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针对“华龙一号”核电研发的核二级堆腔注入泵和新型上充泵已完成鉴定,一举填补国内技术领域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团旗下的重庆机床和新疆华冠合作研制的“CMJ3-I棉花收获机”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在同类产品中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摘锭式采摘、脱棉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科技成果奖励方面,水轮“超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组项目”和重通“化工用氨大型压缩机及制冷机机组”,在2014和2015年度中获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西计、建安两个军品项目分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机床“数控滚齿机热变形误差补偿方法”科研项目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水泵与江苏大学联合开展的“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黄勇介绍,两年共有66个项目通过市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集团新产品产值率连续多年达到50%以上,支撑了集团产值半壁江山的稳固。
在“一带一路”政策推进下,2015年集团实现出口交货值11.7亿元,出口占销售收入比重2.7%。出口值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上亿元的有3家,部分高端产品已进入欧洲与北美等发达国家。旗下两家境外企业----PTG与恩斯特龙,掌握着其细分市场的世界领先技术,市场领域不断拓宽,开发能力不断显现。
重庆机电集团旗下的重通集团成为重庆市2015年唯一获批工信部“2015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单位;重庆机床的YZ3120CNC系列数控滚齿机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批2014年度30项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之一,鸽牌荣获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
在2016年,黄勇强调,重庆机电集团必须要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新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结构调整出成效,提高效益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推动企业迈入技术进步良性循坏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力争在2016年研发费(R&D)达到主营收入的2.5%。,力争完成新产品开发180项、通过市级以上鉴定50项、新申报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左右)。”黄勇表示说。
下一步,重庆机电集团将狠抓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促进企业的产品、技术上档升级,提高产品毛利率,加快集团旗下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各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转型目标。
此外,集团在2016年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根据集团《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落实2016年人才建设“五个五”目标,实施人才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引进符合集团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